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山东有7万多个村庄,因分处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资源禀赋不同,村情不尽相同。乡村振兴,关键在因地制宜,找准符合本村发展的路子。菏泽市牡丹区安兴镇船郭庄村,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基础、以群众为根本的乡村振兴之路。船郭庄破茧成蝶的实践探索,是我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一)产业兴旺 鼓了群众腰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白墙黛瓦、花树掩映,文化长廊下,三两老者环形而坐,手摇蒲扇,家长里短……记者走进船郭庄村,仿佛置身于田园画卷之中。
船郭庄村有人口618户,土地2644亩。如何让群众富起来?船郭庄村党支部书记郭新合没少作难。“思来想去,土地才是我们最大的资产。”于是,船郭庄村立足传统农业优势,持续释放农业改革活力,通过流转1800亩土地,把资源要素向规模企业、种植大户集聚。
“依托良好的牡丹种植基础,我们引进了规模种植企业,建成了700亩的汇芳牡丹种植基地。”郭新合说,通过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占地700亩的浙江元成苗木种植基地也相继落成,并带动建成了160亩的苹果生态采摘园,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
“我忙完手头上的这点活就回家。”时值正午,浙江元成苗木种植基地里,年近70岁的郭士田挂完电话,继续对苗木进行修剪。“年纪大了,庄稼活儿越发吃力,前些年索性将家里的5亩地流转出去,用于建设采摘园。我从每亩租金1200多元中拿出一半入股采摘园,年底有分红,再加上我在苗木基地每月拿1500元的工资,总共有三份收入。”郭士田掰着手指给记者算着收入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村中年纪大的老人,我们安排他们到苗木基地干活,而年轻人则推荐到村子与镇政府合作建设的安兴镇返乡创业园。”郭新合说,“园区内有畜牧风机、电子线束等9家用工密集型企业,吸纳周边村庄2000余人入园就业,其中我们村就有700余人。农民变工人,不只是身份的转变,收入更是明显提升了。”
这些年,船郭庄村结合资源禀赋,坚持走特色发展路子,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规划建设园区,形成了强“一”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格局,“家底”越来越厚实,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0万元。
(二)头雁领飞 群雁齐随
畜禽满村跑,雨天一身泥,外村亲戚不愿来串门,这说的是船郭庄村;碧水如带,街巷畅通,全村绿化率95%,村中采摘园、垂钓园等成为生态旅游新景观,这说的也是船郭庄村。农忙盐碱地里求生计,农闲采芦苇编席售卖,家家户户全靠天吃饭,这说的是船郭庄村村民;苗木基地、创业园里来打工,足不出村能挣钱,人均年收入过2万,这说的也是船郭庄村村民。
村容之变,船郭庄村由过去的“脏乱无序”变为现在的“生态宜居”;生活之变,船郭庄村村民由过去的“靠天吃饭”变为现在的“殷实富足”。船郭庄村从“一穷二白”到“宜居和美”的转变,关键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党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船郭庄村从一个落后村到先进村的“变”,根本在于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的“不变”,组织发力、凝心聚力,选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说起‘领头雁’,第一任书记郭良斋怎么也绕不过去。”郭新合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担任船郭庄村党支部书记的郭良斋,为解决农田无水灌溉问题,带领大家伙儿挖沟、修渠、引水,解决了“靠天吃饭”的问题。
1997年,34岁的郭新合接下“接力棒”,继续带领船郭庄村脱贫致富,建设皮毛加工厂、发展苗木产业、推动返乡创业园建设……让村民从想吃一顿饱饭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因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带领大家干事创业,郭新合每次换届都是高票当选,村“两委”班子也越加团结稳定,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精气神儿越来越足,幸福感和获得感自然越来越强。
(三)年轻人返乡 村里人气旺
“老郭,你再跟孩子说说,在哪创业都是创业,回村里多好啊。只要孩子肯回来,村‘两委’将提供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支持……”晚上9点,一番苦口婆心的郭新合,从村民家里出来前又叮嘱了几句,然后骑着电动车往村北面的安兴镇返乡创业园驶去。
“戏好要靠唱戏人,乡村振兴也不能后继无人啊。”这些年,船郭庄村富了起来,村民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但郭新合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村里的年轻人留不下来,乡村振兴后继乏人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创业园里,船郭庄村返乡青年、菏泽市鲜溢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守镇正在清点货物订单,看见郭新合到来,赶紧迎了上去。
1989年出生的郭守镇,早年外出打工,从事食品销售工作,积攒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行业经验,于是想创办一家公司。郭新合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前往郭守镇的家中,做其父母的工作,劝郭守镇回家创业。
“书记的劝说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看中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跟在外面干没啥差别了。”在安兴镇政府以及船郭庄村“两委”的支持下,郭守镇的食品公司投产运营,以生产调味品为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更是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乡村要振兴,就必须培育好“后备力量”。“在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的同时,我们会对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村内事务管理,目前已培养后备干部7名,其中就包括郭守镇。”郭新合说,他们还安排村里爱学习、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参加各级组织的技能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乡村振兴后继乏人的问题。
“街道整洁靓又美,村民生活乐而康。淳朴乡风民间传,文明村庄美名扬……”灯火通明的广场上,老艺人郭士华对在船郭庄村传承百余年的大弦子戏进行重新演绎,唱出了船郭庄人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念东 通讯员 郜玉华 孔得旺 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