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随笔 | 医疗反腐:你不想体面我就帮你体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点跟反腐无关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层医生的疑惑。
1,过度检查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留痕”。
2,我治好了1000个病人,收获的是1000声发自内心的“谢谢”。死了一个病人,收获的就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官司,如果官司输了,虽然是医院、科室、个人按比例赔钱,但按比例赔出的钱比治好1000个病人的合法收入加起来都高。
3,效果和成本不是线性关系的情况。假设某病用A方法(成本100元)有效率70%,B方法(成本1000元)有效率80%,C方法(成本10000元)有效率90%。D方法(成本100000元)有效率95%。换句话说花了100000还有5%的可能性人财两空。
4,中午来的急诊病人,需要当天做急诊手术,家属意见不一致,等到意见一致了,同意做手术了,下班时间到了。
5,举证倒置,写一份滴水不漏的病历远比提高医疗水平或者常去床旁看望病人更重要。
6,术前签字白纸黑字都不认了,基本上每次和家属谈话都需要录音了,必须把该说的都说到,还要让家属亲口承认听懂了,或者让家属自己复述“医生和我说了,这个手术有XXX风险,可能造成XXX严重后果”。
7,据我统计,一份病历里面需要家属签字按手印的文件超过12处,能想起来的有“手术知情同意书”,“输血知情同意书”,“家属授权委托书”,“病史真实性保证书(其实就是大病历第一页,签了字就不能改了)”,“病情告知书”,“病重告知书”,“病危告知书”,“侵入性检查告知书”,甚至还有人搞过“不送红包保证书”这种离谱的东西。总之,防病人甚于防贼。
社会上,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反被讹是小概率时事件,因为一个人一生中遇到摔倒的老人应该不会超过20次。可一个医生一年过手的病人就2000人,一生中遇到的反讹是必然的,甚至年年都会遇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