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个奇迹
(资料图片)
物种|中国
请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自2020年长江水域全面禁渔为止,迄今已经有了三年的时间,截止2023年2月28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鱼种相较于禁渔前,由原本的167种新增了25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长江江豚为例,2017年长江流域报告,长江江豚总量仅为1012头,禁渔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繁衍增加,2022年长江江豚数量达到1249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面禁渔对渔业资源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长江禁渔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最为显著的问题点就是。
滋养本土鱼种的同时,外来入侵鱼种由于没有了人为干预,其繁殖增长速度也颇为惊人。
目前长江整体流域均发现入侵鱼种痕迹,比如闻名遐迩的三峡水库,其中整体鱼群中20%的鱼种、合计33种均为外来物种,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本土鱼种的生存空间将会被不断挤压,形势堪忧。
为何外来鱼种会冲击三峡水库的生态体系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对三峡水库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三峡水库总容量高达393亿m³,总面积高达1084²km,其中含纳如岛屿、半岛、湖泊等多种自然地形,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为鱼群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水至深则有大鱼出没,2005年,长江渔民曾在此捕获400斤重的大青鱼,无独有偶,2014年三峡水库又有一条超过300斤重的鳙鱼被捕捞上岸,这还只是披露在外的数字,可想而知三峡水库中的大鱼资源有多么的丰富。
而三峡水库中的外来鱼种,源自于上世纪80年代的购鱼浪潮,当时由于外来鱼种繁殖性强大,且经济价值极高,在国内曾经掀起一波引进狂潮。
以德国镜鲤为例,这是一种生长速度极快的鲤鱼,最初在东北水域内繁殖,后来又被引进到黄河,纯种黄河鲤和德国镜鲤不断杂交,形成了新的种群,但这种鲤鱼肉柴发腥,远不如本土的黄河鲤鱼好吃,可以说这就是一种失败的入侵物种。
而三峡水库中的外来鱼种其来历也大体类似,无外乎通过人工养殖或自主引进,从此在三峡水库安家落户。
这里要为大家理清一个概念,并不是指不是在我国本土生长的鱼种就就是外来鱼种,很多人印象中的外来鱼种就是指国外的鱼种,其实不然,只要曾经不是在这片水域中生存,又被引入这片水域的,就算是外来入侵鱼种。
麦穗鱼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少有人知的是,它的原生水域其实是在长江中下游,在60年代才来到上游生活;而原本生活在中游的团头鲂,2006年最早出现在三峡水库。
这两种鱼种侵入到此前从未生存过的环境,所以也算是外来入侵鱼种。外来入侵鱼种总会对当地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打击,这一点自然不必赘述。
1980年银鱼因其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极高,被引入云南滇池后,短短10年时间就占据了云南80%的湖泊,由于银鱼繁殖力极强、且湖泊内缺少天敌,银鱼不断挤压其他云南本土鱼种的生存空间,甚至导致抚仙湖中特有鱼种抗浪鱼一度差点被逼迫得绝种,直到人为干预后才有效缓解。
三峡水库中也有银鱼存在,2006年,为遏制银鱼的快速增长势头,银鱼被列为商业捕捞对象,它惊人的破坏能力这才得到人为控制平衡。
国外鱼种的破坏力也不遑多让,比如家喻户晓的清道夫,现在就生活在长江上游的天然水域中,这种鱼一次可产下三五百枚鱼卵,在自然生长过程中还会吞食其它鱼种的鱼卵,对本土鱼的繁殖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此外还有北美的鳄雀鳝,这这是一种攻击性极强的肉食鱼,几乎没有天敌,可以说一片水域中只要发现了鳄雀鳝的存在,那相当于这片水域中其它鱼种几乎绝迹。
不过,外来入侵鱼种也曾为我们带来经济收益,如罗非鱼等,目前已经被培养为食用鱼,但是如上文的外来鱼种,其实正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如不及时将其铲除,就极有可能取代本土鱼种,导致三峡水库渔获资源严重匮乏,危及生态平衡。
有鉴于此,在这里笔者呼吁大家,千万不要随意引进、放生外来鱼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对放生人群加以劝阻、科普,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
撰文:小胡渔记
图片:小胡渔记
编辑:框舅
版式设计:李雨嫣
点点,谢谢关注。
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国家地理严选好物群”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