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小巧的面庞、无瑕的肌肤、完美的身材比,模特与身上的着装相得益彰,将服装衬托得更为合身、更显潮流……这是出现在某电商平台的一款商品图。但细细观察可以发现,试穿服装的模特似乎并非真人。私信店家后,对方爽快承认宣传图是由AI制图而成,“为了更好展现服装细节”。(7月31日《法治日报》)
无独有偶,记者以“精美套装”等为关键词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进行检索,不少商品的宣传图明显为AI模特“试衣”图。AI模特“试衣”的兴起,一方面源于AI技术的时尚性、前沿性,同时更关键的在于AI模特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相比真人模特需要预约时间,安排化妆师、摄影师,AI模特随时随地都能“披挂上阵”,想要啥样的模特应有尽有。同时,还省去了人员工资、场地费、设备费等大一笔费用。有商家将真人模特替换为AI模特后,当月成本就节省了4万元。
然而,AI模特“试衣”虽然让商家省事省力省钱,却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困扰。由于AI算法尚有局限性,AI模特“试衣”的效果很难与现实模特一模一样,真实性、准确性大打折扣。AI模特“试衣”宣传图,衣服在模特身上严丝合缝,几乎一丝褶皱都没有,但实物往往与宣传图相差甚远。有消费者吐槽:“AI图画上很贴身,但收到之后过于肥大了”“AI模特和人类的头身比例不符,哪有参考性呢”。在社交平台的“AI模特”词条下,不少网友明确表示不愿买任何AI生成产品图的产品。
AI模特“试衣”是AI技术具体应用情景的体现,可以帮助商家以较低的成本完成较高品质的产品展示,这本身无可厚非。不过,商家降低销售成本的利己行为,不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AI模特“试衣”图属于广告的一种,如果不能完全真实展现商品外观、款式、颜色、花色等情况,就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增加网购踩雷的概率。
由于AI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眼下商家应尽可能选择传统的真人模特“试衣”,向消费者呈现真实全面的效果。如果使用AI模特“试衣”,则应同时使用多款AI模特,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以提供给消费者更加丰富的参考信息。同时,还应注意,AI模特是虚拟的,商家义务却不是虚化的。AI模特试穿的衣服必须和实物相一致,不能货不对板,“挂羊头卖狗肉”。
此外,使用AI模特“试衣”必须明确标识,让消费者知晓。今年1月10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人脸生成、人脸替换、人脸操控、姿态操控等人物图像、视频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商家使用AI进行商品展示,必须依法履行标识义务,充分告知消费者模特图是由人工智能生成,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张涛)
关键词: